“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晉江經驗”,歷經23年淬煉,正成為福建泉州13個縣(市、區)民營經濟從“草根經濟”邁向“全球坐標”的轉型引擎。在縣域經濟成為全國發展關鍵詞的當下,泉州市以“六個始終堅持”為綱,推動“晉江經驗”從產業單點突破轉向全域集群共生。其中,鯉城區發改局首創的“有解工作室”,以一套“破冰”機制,為縣域注入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
企業的口碑,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答卷
對于扎根泉州的企業而言,好的營商環境絕非抽象概念,它是發展經濟的“先手棋”、招商引資的“強磁場”、釋放活力的“穩定器”,更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獲得感與競爭力。領軍企業火炬電子的經歷便是生動注腳。“前不久我們正在申報一個項目,公司的工作人員已經抵達目的地,突然得知還需要補辦一些證明文件。”火炬電子相關工作人員回憶道,“找到鯉城區發改局后,工作人員立刻加班加點幫我們補辦材料,當天下午去補辦,晚上就辦理好了,絲毫沒有耽誤第二天的申報流程。必須為這樣的服務速度點贊!”更讓企業感到暖心的是,發改部門并非只在“救急”時才出現,“他們平時也會主動關切,關心企業的項目申報或者經營發展中需要協調的困難和問題,這種‘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態度,讓我們很安心。”這位工作人員補充道。
“對于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火炬電子的感言道出了眾多市場主體的心聲,“有時候一份材料卡殼,就可能拖慢整個項目落地投產的進度。但在泉州鯉城,只要找到發改部門,他們都會全力以赴,以最快速度幫我們掃清障礙,實實在在地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這種“把企業事當自家事”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正是“有解工作室”機制效能的外在體現。
從“救火式”應急到“管家式”全程,從“單兵”作戰到協同聯動,“有解工作室”所代表的工作實踐,正是“晉江經驗”中“始終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和“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的具體深化。它通過機制創新,將優化營商環境的宏大命題,細化為一個個為企業解難題、疏堵點的具體行動,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問題有處說、說了有人聽、聽了有人辦、辦了能辦好”的確定性。這種以企業獲得感、滿意度為核心追求的“有解思維”,正成為吸引優質要素聚集、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破冰密碼”與核心競爭力。
“有解思維”破壁壘,構建“一站式”新體驗
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在于破除有形與無形的壁壘。鯉城區發改局設立有解工作室的創新實踐不僅體現在個案解決上,更在于構建了一套系統化、長效化的“有解”工作機制,并創新建立了“四步遴選、四色分類、四馬攻堅”工作機制,標志著“有解思維”從理念走向制度化實踐。
該機制最具特色的是問題分類分級處置。通過問題清單導向機制,“有解工作室”將收集到的項目問題按緊急程度和復雜程度科學劃分為紅、黃、藍、綠四色:紅色(緊急重大):“馬上辦”,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集中力量迅速攻堅。黃色(重要較急):“限時辦”,明確責任人和辦結時限,按時督辦。藍色(需多部門協同):“聯合辦”,由工作室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合力解決。綠色(常規咨詢或服務):“跟蹤辦”,做好記錄,及時響應,持續跟進。
這套分級處置策略顯著提升了問題解決的精準度和效率,讓項目的需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這一創新實踐的顯著成效與寶貴經驗,已獲得多家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其示范效應正在擴散。
強化組織保障,筑牢“有解”根基
確保“有解思維”高效運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執行保障不可或缺。營商環境改善是“一把手工程”,鯉城發改局“有解工作室”更是要由局黨組、局長親自接待企業、深入一線現場辦公、實時調研,直面企業難題,快速推動解決。堅持以黨建引領,要求人人爭當“有解員”。針對服務的項目和企業,建立由局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專班推進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凝聚工作合力,通過多方協調、高效推進,確保重大項目獲得強有力的支撐。鑒于營商環境涉及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諸多環節,還特別強調建立多方協調機制的重要性,有效避免部門間推諉扯皮。
精準施策提效能,優化體驗見真章
“有解工作室”的實踐從未止步于現有成效。在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流程的同時,積極在全區推廣“有解思維”理念,著力掃除阻礙發展的各類壁壘障礙。通過建立人人都是“有解”員等機制,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貼身”服務,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招標備案流程復雜、耗時較長等痛點,“有解工作室”牽頭進行流程優化革命。通過推動全程網辦,將備案環節納入“一趟不用跑”事項,依托福建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督平臺實現高效便捷,極大減輕了企業負擔。以“一站式服務”為抓手,由首席專員領銜,將招投標咨詢、受理等服務前移至服務窗口。實行首席專員負責制,設立窗口首席專員,全權審核、高效辦結招標備案等業務,為項目業主提供“零距離”、“一站式”的優質服務體驗,以“小切口”推動“大改革”,進一步精簡監管環節,為招投標領域監管注入新動能,不斷改進監管方式,持續深化“放管服”審批服務改革要求和招投標活動特點,聚焦工程領域招投標不規范影響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優營商、提質效,賦能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推廣思維,深化服務無止境
從“救急解難”到“機制保障”,從“單點服務”到“系統優化”,“有解工作室”通過一套環環相扣、保障有力的制度設計和實踐探索,將“晉江經驗”中“敢拼善贏”的精神內核,轉化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鯉城方案”。這套方案以破除壁壘為突破口,以構建“一站式”新體驗為目標,以企業真實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標尺,通過“有解”,即經濟調度有解、規劃研究有解、項目推進有解、審批服務有解、爭資爭項有解、營商優化有解、民企服務有解、保供穩價有解……為縣域經濟如何在新發展階段深化“晉江經驗”、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實踐樣本。其核心在于,將“有解”的承諾,真正落細落實為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優質服務與制度保障。
“晉江經驗”的靈魂,在于“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方向”。“有解工作室”的生動實踐再次證明: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以刀刃向內的制度創新破除發展壁壘,以融合共生的生態思維賦能產業成長,最終要以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檢驗成效的根本標尺。當每一級政府都成為直面問題、高效解題的“有解工作室”,當“有解思維”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普遍共識,蘊藏在民營經濟中的“精神密碼”必將釋放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